2009年7月2日 星期四

高山生物地理國際研討會暨紀念鹿野忠雄(Tadao Kano)發表雪山動物地理研究論文七十週年

鹿野忠雄踏遍台灣許多地方
包括當時許多日本人不敢進入的原住民地區
研究領域從原住民文化ˋ動物地理學到雪山的冰河遺跡等
跨越人類學與自然科學領域
對於台灣的人類學和自然史有重要貢獻

鹿野忠雄曾就讀於台北高等學校(台灣師範大學前身)
我現在也算是鹿野忠雄的學弟啊!!
這裡有個和鹿野忠雄沾得上邊的有趣故事

想了解更多關於鹿野忠雄的事情
除了請教Google大神之外
以下幾本書都還不錯!
[山ˋ雲與蕃人] 玉山社出版
[被遺忘的日籍台灣動物學者] 晨星出版
[鹿野忠雄] 晨星出版

重點是9/17~9/18 將在科博館舉辦的鹿野忠雄紀念研討會
會有許多生物地理學者參與
[鹿野忠雄]一書的日文版作者山崎柄根和中譯者楊南郡應該也會出席!!

研討會資訊如下 (應該是7/15才開放報名!)

「高山生物地理國際研討會暨紀念鹿野忠雄(Tadao Kano)發表雪山動物地理研究論文七十週年」

研討會主旨及問題

生物地理學(Biogeography)是地理學與生物學之間的交叉學科,是研究生物的分布及其分佈規律的科學。它研究的主要對象是各類生物群。生物地理學的基本研究目的是闡明生物分布的基本規律。研究的內容主要有:生物群的組成結構、動態變化;生物群與環境之間的關係;分布區和生物區系的形成與演變;島嶼生物種的拓殖與滅絕等。瞭解生物群分布的特點和規律,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利用野生生物資源永續發展,提供科學依據。生物地理學常見分成植物地理學和動物地理學。植物地理學包括三個分科:植物區系地理學,研究各種植物分佈規律、各地區植物區系的種類組成和形成原因;歷史植物地理學,研究各地植物區系起源和發展歷史;植物生態地理學,研究各地區植被的結構、動態和分佈規律以及與環境間關係。動物地理學也包括兩個分科:歷史動物地理學,研究動物種的分布區和動物區系形成的歷史;生態動物地理學,研究動物群結構特徵與環境間的相互關係。也有人將生物地理學分為歷史生物地理學和生態生物地理學。
從台灣的生物地理觀之,本島可分為高山及低地兩生物地理區,北方植物地理及古北區的動物多分布於台灣的高海拔山區,而低海拔則多為熱帶地理區的生物。已知在冰河期時北方區系的物種向南擴遷到台灣來,當氣候變暖冰河撤退後,這些物種便只能侷限分布於台灣較高海拔地區,台灣的山椒魚、櫻花鉤吻鮭及高山小黃鼠狼皆是類似的代表性物種。雖然台灣的高海拔地區此處環境對於許多冰河期播遷來的生物是個避難所,且因隔離促成物種特化,但亦使這些物種多半成為珍貴稀有種,當一旦環境改變時,尤其是人為的干擾,常使得該物種在應付環境的變化的能力不足,滅絕危機度增高,台灣櫻花鉤吻鮭即是一例。今日,生物多樣性保育是國內外保育的重心所在,而台灣高山生態系是物種多樣性的場所,且是生物資源保育與研究的一處重要位置。台灣的高山山脈另外形成各地族群基因交流的阻隔,使得部分物種的族群產生遺傳分化現象,例如東西部的差異或不同山脈間的隔離。近年來,DNA序列資料已經變成最常使用來推測生物親緣關係的材料。粒線體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是一個高度敏感的遺傳標記,適合來研究相近分類群或物種內變異性高的族群之間的關係。粒線體序列對不同地理族群的區隔提供了另一項證據,更成為探討有關生物的親緣地理學(Phylogeography)研究有力工具,如證實斯文豪氏攀蜥(Japalura swinhonis);澤蛙(Rana limnocharis);守宮(Gekko hokouensis);小家鼠(Mus musculus);台北樹蛙(Rhacophorus taipeianus)以及莫氏樹蛙(Rhacophorus moltrechti)等之親緣地理,乃以中央山脈為界分成東西兩大群且再各自分成數小群,造成族群間基因交流受阻而產生族群的分化,顯示中央山脈對於各種動物的擴散分佈具有地理阻隔的影響。

近年來,人們對脆弱的高山生物區系不斷產生新的興趣。隨著2002年被確定國際山地年,針對高山生物區系的國際性研究計畫和項目也越來越多。台灣為一高山島,有許多生活資源依賴著高山地區的自然環境,更有不少人生活在高山地區。山地生物區的生態完整性和功能對於我們人類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針對生物地理的研究更能呈現問題核心面。生物地理研究解釋生物多樣性不同格局的原因。舉例來說,為什麼有一個以上的鹿科物種呢?而為什麼不同物種的鹿具有不同的分佈格局,有的廣佈,而別的非常地方性呢?為什麼有這麼許多類型的禾草生長在同一田野裡,全都明顯地恰好起著相同作用呢?為什麼A地區比B地區的蝴蝶物種多呢?生物地理學研究即尋求一般規律,建置理論架構,隨後能夠用來預測有關傷害自然界的後果。

台灣地區國家公園成立後,在生物多樣性保育已發揮既有之效力,本研討會緬懷過去鹿野忠雄對於台灣高山自然史研究的奉獻,研討會預期成果能影響未來更多年輕一輩對於台灣高山自然的研究與保育投入,台灣高山素質的價值方能代代相傳永不息。

活動時間 9/17~9/18

邀請講者

疋田 努 (京都大学・理学研究科) 兩爬類動物地理
呂光洋 (台灣師範大學生科系) 兩爬類動物地理
林良恭 (東海大學生科系) 哺乳類動物地理
本川雅治 (京都大學綜合博物館) 哺乳類動物地理
曽田貞滋 (京都大学・理学研究科) 昆蟲動物地理
楊正澤 (中興大學昆蟲系) 昆蟲動物地理
葉文彬 (中興大學昆蟲系) 昆蟲動物地理
荒谷邦雄 (九州大学・比較文化研究科) 昆蟲動物地理
楊南郡(邀請中)
中坊徹次 (京都大学総合博物館) 淡水魚動物地理
陳義雄 (海洋大學海生所) 淡水魚動物地理
永益英敏 (京都大学総合博物館) 植物地理
楊宗愈 (國立自然科學博館) 植物地理
丁宗蘇 (台灣大學森林系) 鳥類動物地理
桶口廣方 (東京大學森林動物研究科) 鳥類動物地理
山崎柄根 (邀請中)

沒有留言: